9月29日下午,澳门十大赌网硕19-3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展示“女排精神”的电影《夺冠》,在支部党员中引起极大的积极反响和共鸣。
影片前半段以1979年北站日本世界杯为开始,这段故事在情怀之外,还有一个情节让我们动容。体育总局的干事说,美国女排有计算机技术加持,能够统计所有人的信息,分析大家的技术特点。当时的教练袁指导沉默了片刻,他让大家把网抬高15厘米,让大家更狠地训练。“这样计算机就算不出来了吧?”我们技术不够,想要赢,就只能用透支队员身体的方式来填补。
看着那些女孩浑身是伤却依旧在大年三十加练,她们以透支自己健康的代价,用近乎自虐的训练方式,去赶超身体素质、训练条件以及专业程度高于自己的外国队,会有人问这是何苦呢?真的值得吗?
是的,在我们这个年代,或许有人会说“是不值得”。然而,中国女排,又何尝不是中国的缩影。那个时代的我们,国内刚结束动荡、经济远远落后、技术严重代沟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要想赶超欧美日,除了吃苦和自虐般的训练,还能靠什么呢?所以,中国女排五连冠会在当时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会成为那个年代的精神寄托——面对有着技术代沟、经济巨大落差的发达国家,我们是可以赶超的,我们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即使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你为什么打排球?可能那个年代的老队员们,答案大概就是,使命。自己在那个年代的这个位置上,使命就是如此,即使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即使要承受下半生的伤痛。郎平“脖子以下没一块骨头是好的”,曾经的“铁榔头”,却早早地成了需要特殊照顾的“残疾人”。美国保安惊讶地问,打排球怎么会打成这样?她只是苦涩一笑。那种特定年代使命召唤下的不顾一切的拼命,别说美国人,我们现如今的年轻人也不会懂。
郎平带着年轻队员回到当年的训练室,两代人交织的青春,穿越时间,重合在了同一个空间,这些姑娘们透过厚重的时间积尘,也触摸到了那个特定年代的使命感。
任何问题都不能脱离时代,女排精神也是如此。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的年代,有人认为民族自尊和自信早已不需要我们优秀的年轻一代不顾一切的去透支生命争取一个体育冠军来维系,但我们仍需要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是那代人的共同回忆,是中国那一代人的集体情怀。团结、拼搏、想赢,能被为国争光的家国情怀感动,仍是我们需要的。